暫不支持使用IE8及更低版本IE瀏覽預訂

您可以使用永安旅遊App或其他瀏覽器預訂

掃碼下載APP

  • 繁體中文
  • English

WhatsApp報名及查詢(旅行團)

香港 +852 2928 8882

澳門 +853 6262 1623查詢旅行團


服務時間:
旅行團預訂查詢
星期一至日:9:00am-8:00pm

訂單查詢
【旅行團、郵輪假期】
星期一至日:9:00am-8:00pm

【酒店、自由行及機票】
星期一至日:9:00am-9:00pm

目的地探索 > 亞洲 > 中國 > 麗水 > 景點 > 鞍山書院景區

鞍山書院景區

4.4分 水族館歷史建築
查看全部7張圖片
景點地址
浙江遂昌縣雲峰鎮長濂村 323300
景點介紹

鞍山書院景區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雲峰鎮長濂村文化村,屬長濂村休閑旅遊風景區景點之一,距遂昌縣城10公理,距遂昌金礦約5公理,地處松陽、遂昌、武義、金華、龍遊五縣的交界處,龍麗高速公路出口處,交通便利。

長濂文化村:長濂村曆史悠久,環境優美,人傑地靈。曆史文化積澱濃厚、山水自然風光秀麗,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千年長濂、狀元之鄉。

長濂村休閑旅遊景點有十多處,包括鞍山書院、鄭氏宗祠、鄭秉厚府第、赤山廟、鐘鼓樓、公正亭、九曲濂溪水山樂園等,有的景點尚待開發。鞍山書院景區配套設施有賓館、餐廳、會議廳等,是文化休閑旅遊和舉辦小型會議的好去處。

鞍山書院: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因位於長濂村南部的馬鞍山緩坡處,故名鞍山書院。

書院為三進三間兩塔廂穿鬥結構院落式建築,佔地面積近700平方米,為明代風格的江南民居建築,屋頂曲面中間微凸、簷角挑起,梁作月梁,柱有卷殺,柱基為元代始有之鼓型素麵。明代進士鄭秉厚曾在此讀書,四明士人楊守勤曾在此執教。

傳說,明朝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寧波士人楊守勤遠遊到長濂村鞍山書院,看到這裡景色秀麗,便留在書院執教講學,明萬曆三十二年,楊守勤上京趕考,高中狀元,村人聞訊,不勝心喜,挨家挨戶懸掛紅燈籠,張貼喜聯,燃放鞭炮,熱鬧非凡,後來留京任職,仍與長濂鄉親聯繫不斷。

月洞家風:“月洞家風”其含義是王月洞的家風。“月洞”是人名,原名王茲,字介翁,月洞是其號,遂昌湖山人。曾授金溪(今屬江西撫州市)縣尉,宋祥興年間棄官歸隱,結社賦詩以遣日,著有《水洞詩集》二卷。湯顯祖在遂昌任職期間,曾為其詩集作序,因敬佩月洞的為人和詩品。還為其題詞“林下一人”。

2003年月洞家風從遂昌縣老城區移到鞍山書院修複而成,整個建築粉牆黛瓦,風格素雅,毗鄰鞍山書院。

施茶亭:位於前往鞍山書院的半山腰蓄水池西側,歇山頂木質涼亭。此亭建造據說源自於“鬥茶”習俗,故又名鬥茶亭。

長濂村人傳承遂昌農村樂善好施的傳統習俗,用遂昌特產茶葉招待到訪旅客並進行茶藝表演。此亭也是遊客休息和觀賞長濂全景之處。

九曲濂溪:濂溪起源於馬頭蘇莊灘,經雲峰鎮,在莊山注入襟溪,源遠流長,長濂村由此得名。聳立在水口的兩座山,一座恰似一條巨蟒橫臥水中,稱為“蛇山”;而另外一條就象一隻神龜翹首凝望,稱為“龜山”。龜山、蛇山連在一起像一個大水壩,中間的缺口就是水壩的閘口,因而稱為龜蛇壩水口。傳說真武大帝矗立中間,金童玉女站兩邊,左腳踏蛇,右腳踏龜,蛇龜壩水口氣勢雄偉。

自澆碓水蛇形堰壩、祈求四大侯王之後,堰壩就未曾被洪水衝垮過。不僅守了長濂村的水口,而且還守了整個遂昌東鄉的水口,濂溪流至前下井轉西流,至布線潭又轉向南流,蛇龜二頭對插在二曲流的中間,堪為奇觀。

周邊餐廳

附近景點

  • 界首村
    4.4分
    距離2.7公里
    祠堂
    古村
    界首處於松陽和遂昌交界處,依山傍水,風水上佳,村莊偎依在松陰溪北岸,呈現出一條腰帶形狀。村中保存着一條完整的古驛道,以驛道為主線,兩邊坐落着驛站、祠堂、學堂、民居、禹王宮、圓拱門、牌坊等明清古建築羣。200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界首村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界首村雖小,卻地傑人靈。劉姓是界首大姓,祖上系劉基同支,明初自青田遷徙而來。劉氏家祠建於清初,祠堂牛腿精雕細鏤,體現了精湛的雕刻工藝。祠堂正中的天井中建有一座戲亭,飛檐翹瓦,圓弧拱頂,玲瓏剔透。環顧祠堂,木樑上遍佈紅紙印跡,那是舊時科舉考試中村裡學子高中的大紅報喜官帖,如今成了祠堂的驕傲的象徵。據村裡的老者介紹,祠堂外原有一座精美的戲台,解放後拆毀了。始建於明代的禹王宮,建築風格獨特。現存的禹王宮門廳為清代重建,禹王宮佈局由南至北依次為門廳、頭堂、遊亭、正堂共四進,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令人惋惜的是,除門廳外,其餘三進已於1996年被一場大火焚為灰燼。如今,界首禹王廟會雖然不存在了,但作為一種民俗風情,民間文化現象,它仍留下了深遠的歷史影響。
  • 萬壽山景區
    0分
    距離2.9公里
    山嶽
    景區位於松陽縣城西北19公里,赤壽鄉獅子口村,龍麗公路旁,俗稱萬翠山、翠華山。相傳明太祖、清高宗曾至此,湯顯祖有詩云:“來去山前朝暮霞,金光片片石蓮花,如今萬歲山朝北,不似南巡望翠華”。該山怪石嶙峋,峭巖壁立,林木葱蘢,風光旖旎。舊時,山中有“石蓮屏、飛佛洞、石杖峯、響石廊、落霞亭、五松嶺、放生池、雙魚灘、滴玉巖、德馨閣”等十景。除古建築久廢,其餘景觀依然風韻猶存。主峯形似卧獅張口吼叫,開口處內可容百人,俗稱“獅子口”附近村莊因此而得名,光緒年間,鄉人結寮避亂於此,又稱小桃源,取桃源避秦之意,山內現還存有奇特的崖暮景觀。
  • 中國竹炭博物館
    3.9分
    距離5.1公里
    博物館
    中國竹炭博物館是國內首家以炭歷史文化及國內外炭產品展示為主題的博物館,不是產同概念裏的博物館,而是以“觀、吃、住、娛、購”為一體的。博物館有炭祖大殿、炭文化歷史展、炭綜合應用展館、炭科學原理體驗館(青少年科普中心)、炭緣客棧、竹炭美食、炭窯酒吧、炭養生館、炭旅遊休閑購物一條街。

周邊目的地